# #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学创研 | 青海书画 | 青海文史 | 音乐舞蹈 | 唐卡堆绣 | 黄河奇石 | 昆仑美玉 | 青海摄影 | 民间文艺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首页地方曲艺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9-28 10:57:52
编辑: 张启杰

  

  青海文化艺术网讯  据文字记载,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如今,随着娱乐成分的增加,社火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青海的民间社火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了外地优秀的民间社火节目或优秀的唱词和舞蹈动作,提高了青海社火的质量。

  青海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也把内地传统的社火带到了青海,同时又吸取了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舞剧的传统,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节目。春天,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而正月社火,则把每年的迎春活动推向高潮。

  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社火的名目很多,什么耍龙、狮子、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跷、罗汉、秧歌、高台。打外场的还报儿、官老爷、大哑巴、卖膏药、胖婆娘、傻公子等。每一位"身子"都尽情表演,城乡笼罩在欢乐之中。关于社火"身子"的平历有两个民间的故事:

  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庄王一日外出,正在回城,突然遭到敌军包围。楚王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个臣子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为重赏,找一个长相相似的人作"替身"。这个"替身"好不威风,穿着王服,前有探马报信,武士开道,后有歌舞班子随行,楚庄王却扮成一个哑巴,脸上抹着黑灰,身上反穿皮袄,混在逃难的队伍当中。楚庄王安全脱身,"替身"却被紧紧追杀,这个替身仓皇逃命;钻进一家马棚里不敢动,乌纱帽也给撞歪了。主人家正在贴春联,手忙脚乱,将"槽头兴旺"四个字贴在纱帽上,楚庄王后来发迹,为感激救主大恩,下令出灯官耍社火。直到如今,灯官老爷的纱帽上还贴有"槽头兴旺"四个字。

  至于青海社火来历,还有一种说话。据说明代洪武年间,诸氏巷人耍社火,一个男人扮演女人,露出袍下大脚。有人向马娘娘进馋言,说露出大脚是污辱马娘娘,困为马娘娘是有名的大脚,最忌讳别人挖苦她是大脚女人。朱元璋发怒,下令将诸氏人发配到青海,诸氏巷人就一路把社火耍到青海。

  不管民间传说怎么说,高原人通过社火表演来表达自已的快乐和心愿。

  社火队出发了,敲锣打鼓吹拉琴,披红挂彩好不热闹。最先出发的是报儿,头戴没有顶的草帽,反穿皮袄,用牙关膏沫了眉和胡须,再戴一架用萝卜做成的"眼镜",骑马上边走边溜:"报儿报得好,明年柴垛高";"报儿报响,钱财万两。"报儿走了,灯官老爷满脸黑,头戴乌纱帽,身着红袍,倒骑在牛背上,高喊一声"伙计们开始!"

  开场打道的还有哑巴、胖婆娘、卖膏药等。哑巴头戴烂了顶的破草帽,反穿皮袄,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赤着脚,腰间系着铃铛;胖婆娘头上戴绿手帕,身着红衣服,屁股上垫一个枕头,肚子上垫一个枕头,看起来又大又胖又丑。胖婆娘扭来扭去,冷不防还要拿针刺人。卖膏药挑着担子,边走边嚷。

  场子打开,表演开始。十二个汉子一条青龙,十二个汉子一条黄龙,时而盘旋,时而腾飞。两名手持银剑的少年领着狮子,那狮子动着绣球。船姑娘抬着纱船,和着音乐的节拍摇呵摇呵。花鼓、太平鼓响起来了,秧歌队别具一格,少男少女踏着青春舞步走来。红绸一落一起,宛如天上的彩虹,还有高台表演,以千户营高台、通海高台最为出名。高跷是最常见的,人们踩着长度不同的跷子,美美地走一回,美美地扭一回。

  到了晚上,一些地方还有“黑社火”。人们舞船、滚灯笼。直到晚上二点种,人们还兴致未尽。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