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学创研 | 青海书画 | 青海文史 | 音乐舞蹈 | 唐卡堆绣 | 黄河奇石 | 昆仑美玉 | 青海摄影 | 民间文艺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首页文艺评论  
徐可:现实主义传统不能丢
来源: 青海作家网
发布时间: 2015-04-20 14:39:34
编辑: 123456789

  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勾起了人们对作家路遥的怀念。近日,我重读原著,依然像当年初读作品时一样,一次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说明,这部作品并没有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它依然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写成的现实主义巨著。上世纪80年代,我国文学界非常繁荣,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风起云涌,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被一些人认为已经过时。面对各种思潮,路遥没有盲从,没有迷失方向,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现实主义没有过时,相反它仍有蓬勃的生命力。他决定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一部反映中国农村巨变的长篇小说。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艰苦的写作,他终于推出了三卷本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事实证明,路遥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平凡的世界》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的考验,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如陈年老酒一样,历久弥香。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受到欢迎,再一次证明了现实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路遥认为:“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决不仅仅是一个创作方法问题,而主要应该是一种精神。”我认为,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表明路遥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已经从一种创作方法上升到作家的思想和情怀这个高度。在路遥看来,最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而是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眼光审视现实、表现生活。

  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首先心中要有人民,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为人民写作,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和根本宗旨。一切文艺作品,离开了人民的滋养,那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人民的欣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作家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生活、从人民中汲取营养。

  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就要脚踏实地,甘于寂寞,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路遥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他做了大量准备:阅读了近百部各种风格的长篇小说,翻阅了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其他报纸,深入城镇乡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集贸市场体验生活,广泛接触各方面人士,了解不同阶层生存状况。他用了四年时间做准备,用了一年多时间写完全书。如果没有这些脚踏实地的艰苦劳动,绝对不会写出这样优秀的传世之作。

  上世纪50年代,文艺理论家秦兆阳就写过一篇题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的著名论文。回顾半个多世纪的中外文学史,这样的判断并没有过时,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依然有着广阔的道路。当然,现实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必须与时偕行,不断完善,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