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学创研 | 青海书画 | 青海文史 | 音乐舞蹈 | 唐卡堆绣 | 黄河奇石 | 昆仑美玉 | 青海摄影 | 民间文艺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首页文艺评论  
走进柴达木——青海作协组织作家深入青海油田采访、创作综述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5-11 09:21:55
编辑: 华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向人民学习,为人民创作。这是时代赋予广大作家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只有与时代和人民紧紧相拥,一个作家的生命才会焕发青春的光彩。

  青海作家在行动,青海作协在行动。多年来,青海作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和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大量表现青海各族人民在“三区建设”的伟大历程中的奋斗业绩和精神风貌的各体文学作品,有力推动了青海本土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走进柴达木”正是这一系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重要的一项。

  2013年初,青海油田和青海省作协达成协议:组织作家创作一部全面反映青海油田60年创业历程的报告文学集。

  青海油田,值得作家们写的素材太多了。柴大木石油勘探开发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无私奉献史、爱国创业史,其间涌现出了全国劳模8人,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30人次,省部级劳模120多人次,而更多的千千万万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普通干部职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青海石油人是个英模辈出的群体,几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创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这开拓创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逐渐形成并精淬出了柴达木石油精神,使之成为几代青海石油人永远的思想宝库、精神高地和力量源泉。柴达木石油精神和青藏高原“五个特别”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一样,树立了青海高原的思想丰碑。

  回溯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传承这种精神,弘扬这种精神,是我们的义务。

  是年5月,省文联党组成员、省作协主席梅卓带领作家采访团经兰州,乘火车前往位于甘肃敦煌七里镇的青海油田基地采访。采访团由王文泸、马钧、古岳、葛建中、肖黛、李晓伟、郭建强、辛茜、李皓、葛文荣和邢永贵组成。为配合此次采访,油田公司组织部分中层干部以及公司的文学爱好者参加了与作家采访团的座谈会。青海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党玉琪、宣传部部长石力向作家介绍了青海油田辉煌的业绩,和公司发展的远景规划。他们表示:全体油田人对各位作家的创作能力有着充分的信任,相信作家们在深入一线,与工人面对面的采访中,会获得思想上、创作上的大量素材。

  采访团成员参观了油田展览馆,与部分干部、职工进行了交流沟通,为深入基层采访做了宏观的、常识性的和最基本的准备。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青海作协与青海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处对作家们的采写任务作了分工:葛建中与葛文荣负责勘探篇、郭建强与李皓负责油气开发篇、辛茜负责重点工程篇、古岳负责科技创新篇、李晓伟负责管理提升篇、马钧负责矿区建设篇、肖黛负责文化发展篇。

  采访团成员离开基地返回西宁的同时,李晓伟和葛建中两位作家在油田企业文化处吴德令科长的陪同下,直接由敦煌前往柴达木盆地,开始青海作家采风第一次在柴达木的采访活动。

  在2013年至2014年两年中,作家们先后多次深入油田一线体验生活,掌握一手资料。

  2013年,马钧在青海石油局敦煌基地进行了先期的采访。2014年5月中下旬,与郭建强、李皓深入敦煌、格尔木、花土沟以及涩北等基地,从住宿饮食到社区建设,从环境绿化到矿区发展,细节处捕捉素材,宏观方体现进步。

  2014年5月,有过十次以上进入盆地采访经历的葛建中在油田吴德令科长陪同下,从格尔木启程,经乌图美仁、甘森前往花土沟,到冷湖石油基地、东坪气田、采油三厂狮子沟油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狮20井、花上沟英东油田、马仙采油厂南八仙试采作业区、涩北气田等地,近距离了解真实的石油人。

  按着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处推荐的采访名单,古岳从敦煌到花土沟、到格尔木一路寻访,可总是与他们擦肩而过。在他所采访过的科技人员中,更多的人并不在名单之列,却因普通和平凡,而更具代表性。

  辛茜、肖黛亦多次深入花土沟、英东、昆北油田,甘森站等地,见证石油人在无数个白天黑夜、无数个加班加点的日子里,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在苍凉空寂的荒漠上,感知青海石油人坚定不移的石油理想,感受宣传栏里每一句动人温馨的话所展现的爱的力量。

  葛文荣于2013年、2014年先后两次去油田采访,并自驾车深入盆地感受柴达木的环境,与油田人聊天讲故事,听他们说心里话,收获颇丰。李晓伟也曾两次横穿柴达木油田,用计二十余天,走遍基层一线工地,釆访有关人员近百人,写稿历时一个月,修改多次,用笔还原真实现场,为石油工人高唱赞歌!

  部分作家在初稿完成后,又转战柴达木寻找新的素材。

  2014年12月,作家们将深刻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诉诸文字,完成了初稿。青海作协委托采访团成员王文泸对初稿进行一审。王文泸老师仔细审阅后,精心列出了文稿中需要修改和完善之处,并拟了报告文学集书名——《瀚海追梦》。随后,油田方面组织了由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审稿会,是为二审,并从内容、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中肯而合理的修改意见。青海作协将二次审稿意见加以综合,组织审稿会,由油田公司吴德令向各位作家进行了传达。羊年春节前夕,作家们完成了相关的修改和完善,油田方又对第三稿进行了审定。至2015年5月初,这本名为《瀚海追梦》的报告文学集,经过多次修改,付梓出版,作为庆祝青海油田创业60周年的重要献礼。

  《瀚海追梦》多角度、立体化地表现青海油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的崭新成就,刻画了几代青海石油人的英雄群像,描摹了柴达木的瑰丽风光和石油人的精神风貌。

  历时三年的采访、体验、创作,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如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在序言中的高度评价:“这部报告文学集是青海作家团队对青海油田60年创业、建设、改革、发展、跨越的光荣历史的崇敬回望,是对一代代石油人在瀚海戈壁鏖战数十年,用理想和信念、智慧和汗水、奉献和牺牲凝铸的‘柴达木石油精神’的深情礼赞......”

  回望来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展望未来,只愿砥心砺志更好地前行。正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确是这样,如果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作为衡量创作的标准的话,那么与时代、与人民紧紧相拥,便是作协和作家们永远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存在。(崔红霞 )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