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青海文化艺术网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青海文史往事钩沉  
老西宁 1954年,我来青海开汽车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5-07-13 09:25:34
编辑: 华文

  上世纪50年代,在全国支援青海公路运输建设的号召下,一大批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青海,投身于青海省的公路运输建设之中。王廷贤是第一批支援青藏高原公路运输事业的人,从1954年一干就是43年。

  2015年7月7日,在我省公路运输管理局退休职工李生成老人的陪同下,记者见到了王廷贤老人。明媚的阳光照进了客厅,浓浓的花香扑鼻而来。年近耄耋的王廷贤老人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他回忆起初到青海时的情景,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年龄最小的支援者

  我来青海的时候,刚满16岁,还是个孩子。当时,正赶上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全国开始支援青海公路交通运输事业。那年,我初中刚毕业,父亲早逝,母亲却是一位思想非常先进的新女性。尽管我是家中独子,母亲还是鼓励我投身于国家建设,到条件艰苦的青海去锻炼。

  那年,地方国营青海省汽车运输公司(以下简称运输公司)来我的老家河南招人,因为身体健康,又有知识,我被他们看中。由于年龄小,我当时对青海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在我国西部很远的地方。我清楚地记得,招生时老师这样对我们说:“我们青海特别好,去了那里顿顿可以吃牛羊肉,工作半年就可以戴手表。”我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可以顿顿吃肉,不出半年还可以戴手表,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于是,我怀着建设祖国的热情来到了青海。地方国营青海省汽车运输公司前后在河南招收了二百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不过33岁,我是年龄最小的。那时青海还没有通火车,我们先是乘坐前往兰州的火车,到了兰州后再转乘旧货车,一路颠簸,才到达西宁。

  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宁,没有一寸柏油马路,大多数的道路还是土路。也没有一座大楼,全市最好的建筑是湟光电影院。但是这样的条件也没有熄灭我的热情。

  工作半年后,我的确戴上了手表,是托同事从拉萨买回来的,还是有名的罗马表,那时一块罗马表五六十块钱,差不多是我两个月的工资。我也经常能吃到牛羊肉。

  进入“四大天王”车队

  到达西宁后,我们开始集中培训,主要接受汽车驾驶、修理,以及管理工作等的培训。根据大家的文化水平,我们被分配到了各个班学习,我被分配到了培训管理岗位的班级。起初,我们都是给驾驶员当助手。

  后来,我到了汽车二队,它是当时风靡整个交通运输队的“四大天王”车队。所谓“四大天王”,其实就是当时从朝鲜战争战场上回收的美国旧车,我们分别叫它们为:大道奇、大万国、大蒙天和大黄鱼。因为我们车队开的就是这四种车,所以被大家戏称为“四大天王”车队。由于业绩突出,我们车队还被评为先进车队。

  1956年,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又有文化,我被调到秘书科,当练习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印制文件。

  之后,运输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陆续又有从天津、上海、四川、云南等地过来的支援者。之后,我就一直在管理岗位工作,那时的管理人员不像现在坐办公室,我们还要经常随车队跑车。

  车队跑遍青海各地

  1957年初,汽车运输公司被划分为了两个运输公司,我在第二汽车运输公司汽车六队办公室当秘书。那时提倡干部与同事们同吃同住同工作,我们经常要随队出车。就是那几年,我跑遍了青海省的每个地方。

  相比于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那时青海的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很多时候我们就在茫茫大草原上行驶。我们很少单车出行,都是组成车队运输,每个车队有一两名管理人员、七八名修理人员和驾驶员。

  冬天,每次出车,单位都会临时发放皮帽子、皮大衣、皮裤子还有靴子。即便如此,开车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冻得手脚僵硬,大家只能换着开车。就在那时我学会了开车。

  在运输途中,我们除了要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之外,还常常遇到“拦路虎”,它们就是分布于青海的很多河流。那时的很多河流上都没有桥,我们运输队过河,夏天通常乘船,冬天走冰面。

  有一年夏天,我们往玉树运送物资,到了通天河,我们如往常一样将车开上大船,可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平衡度,船体倾斜,我们的两位同事因此被河水卷走……

  冬天走冰面也很危险,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走,有时冰面不结实,还有可能掉进冰窟窿里。前往循化、贵德运送物资时,我们通常只会将物资运到黄河岸边,通过羊皮筏子将物资运到对岸,再通过牛马等将它们送到目的地。

  赋诗寄情

  之后的很多年,青海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我也不再经常随车队出车了。地方国营青海省汽车运输公司也几度易名,变成了现在的青海省公路运输管理局。

  很多人都曾问我,当初来到条件艰苦的青海有没有后悔过,我的答案从来没有变过,当年和我们一起来的人,大多数都扎根在青海,来青海的这六十多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如今,看着青海交通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心里特别欣慰。为了感念这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无私奉献,我还写了一首律诗:

  红旗漫卷四九年,雪域高原换新天。

  公路运输百战多,白手起家不惧难。

  援青职工意志坚,血汗能融冰雪寒。

  六十五载一瞬间,路网铺满三江源。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