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学创研 | 青海书画 | 青海文史 | 音乐舞蹈 | 唐卡堆绣 | 黄河奇石 | 昆仑美玉 | 青海摄影 | 民间文艺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首页民间文艺  
历史尘烟里的民和赛马
来源: 海东时报
作者: 冶廷林
发布时间: 2016-11-03 08:24:32
编辑: 华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赛马是民和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民和是个人口流动频繁、兵家必争又瓜果飘香的地方。在过去的岁月里,民和较大的乡镇都有集日,尤其是回族聚居的地方每逢集日必有赛马活动。

  脚户客与赛走马

  民和赛马由来已久。民和回族多是元朝西征随军而来的,从海上来的并不多,所以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相互联系需要马来传递信息。民和有许多回族马队运输贩卖所需物品,也有专门搞运输业的“脚户客”,主要工具都是马。

  民和地处“三河间”,战事频繁,米拉沟的冶土司等多家土司顺应朝廷的征调多次出征,需要战马,有骑术超群的战士。

  民和的马营镇地处湟水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早在元末明初,这里便已成为古河州的茶马互市之地。因而马营被赞誉为高原的“旱码头”。曾经,山陕客商和临夏等地的能工巧匠,沿着丝绸之路南道相继进入马营地区,并建立了山西、陕西会馆,马营集市一时间商贾云集,在西北地区颇有名气,位列全国500家农村集市之一。交通运输的主体依旧是马。

  弘化寺是宗喀地区弘化族的佛寺。此寺是“唐蕃古道”炳灵寺经古鄯往瞿昙寺、郑伯津的必经之处。弘化族在元朝时是西纳万户管辖的小族之一,即以今民和县转导乡弘化寺为中心的小西纳沟、大庄,直到永靖县的部分地区。该地区在明朝是军马牧养场,陕西布政使司曾设“黑城子牧马监”。该地区在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之前属河州,此后直至民国19年(1930年)由循化厅管辖,民国19年之后划归碾伯县管辖。

  转导乡有个地名叫“接官岭”,朝廷官员从甘肃进入青海,弘化寺派人去现在的塔城迎接官员到弘化寺拜佛、议事和休息等。弘化寺有田地、山场、园林、财产、牲畜之类,当然在牲畜中就少不了马匹。传说转导乡就是弘化寺养马的“圈道”,慢慢以谐音叫做转导。古鄯镇老百姓都叫做古鄯驿,是用马传递信息的驿站。

  在李二堡镇范家村有平行排列的三块长达200米的平坦的绺子地,当地人就叫做“马趟地”,是过去练马驯马的场地。

  民和有几家土司都有饲养战马的马场,官亭的临津古渡、马营的茶马互市、古鄯的马程驿站等等都与马相关,民和有赛马会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骑马容易喂马难

  赛马人大多是回族,视良马为无价之宝。“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发现一匹良马就会重金收买。大多数回族平时养马驯马,经常参加赛马会,希望把自己的马被“伯乐”发现卖个好价钱,“赛马”交易中存在许多“玄机”。

  凡是参赛的马,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精心喂养和专门训练的。赛马人得到一匹好马就要与马建立情感纽带,让马善解人意。要细心地照料,耐心地洗刷。意向人的意愿引导,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引导,树立自信,到赛马时达到“人马合一”境界。

  赛马前几个月,赛马人就开始给马喂豌豆,直到膘肥体壮,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增加肌肉的力度,就像一名优秀的竞走运动员一样。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进行“吊马”。

  “吊马”是一项相当科学的工作,就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师一样精通营养与体能的关系。要从马的呼吸、心跳、出汗的状况来科学地判断喂料的比例。根据所了解状况和“常识”经验来制定“吊马”的方案。“吊马”即将马头高高吊起,并适时予以松吊,来严格训练马的走姿跑势。

  “吊马”期间,适时、适量添加草料和饮水,喂多了马肚会胀大,膘情太肥,跑不快;喂少了就会减弱马的体力,缺乏爆发力和持久力。赛事比较频繁时就多补给一些精料,恢复体力,少给些饲草,多吊马,以排除体内的毒,也适当的控水、收腹,运动量不宜过大。有时让马休息的时间长一点再喂饮,有时还要给马喂一点蛋清、伏茶水之类的滋补品,有时还将熬过的滋补中药渣晒干碾磨熬成汤给马喂灌,以增强马的后劲。除此之外还要遛马,即每天天亮以前将马拉出去转游,梳鬃、刷洗、抹摸、鼓励和沟通等。

  “骑马容易喂马难,好马得有好人喂。”这句谚语说的就是喂养马得要下苦功夫。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经验,任何赛马人都要懂得“常识”的重要性。

   “人马合一”显身手

  常言道“人要衣装,马要鞍装。”比赛日一大早,一匹匹矫健肥壮的骏马,都备上华丽的鞍韂,笼头上拴有花布、脖子上戴有“吵子”(即铃铛),梳鬃理尾,把马也打扮得“花枝招展”,“仪表堂堂”。匹匹赛马昂首甩尾跃跃欲试,斗志昂扬,犹如上阵的武士。

  比赛开始,骑手(赛马人)们马鞭高扬,吆喝震天,成群的骏马如风驰电掣般在大道上飞驰,马蹄答答,尘土飞扬,场景壮观,热闹非凡。就这样一轮又一轮地比赛,以单淘汰的方式赛出前一、二、三名。

  比赛过程中,赛马人不知心情如何,却急坏了那些亲友团,都捏着一把汗,鼓着一股劲,在两旁加油助威。

  民和回族的赛马是很有讲究的,既要比速度,又要比走(跑)姿,所以赛马就叫赛走马。马要用碎小步,同一节奏,同一脚步,自始至终,首先跑出头的为获胜者。如果乱了脚步,坏了节奏,即便首先跑出头,也会像裁判把竞走运动员罚出场一样连人带马一起罚出场。可见民和回族赛马以平稳高雅为标准,速度和走姿兼顾,略显一点“绅士” “贵族”的风采,与其他地方的赛马相比有所区别。

  骑手在马背上的叫声、手势、臀部的扭动,双腿的夹击就像音乐的节拍,按合唱的指挥走。一匹良马懂得主人的肢体语言,按照骑手的指挥节拍不乱,速度不减,就像优秀的竞走运动员一样一马当先。一个优秀的骑手与一匹良马搭档就会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谁家的马得了第一名,其马名声远扬,身价大增,一下翻上数倍。当赛出优胜者时,亲戚朋友们一下子涌上去给赛马人披红搭绿表示祝贺。取胜者还要依照回族习俗,宰牛宰羊,上席招待大家。

  赛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盛行,成为民和各地集市,特别是米拉沟李二堡正月十五山货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很可惜这一优秀的传统赛事也被时代的浪花所湮没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八、九十年代,由于交通不太发达,人们出门主要靠骑乘骡马,后来摩托车不断普及,现在小轿车更是增多,出门不用骡马。所以,这一赛事活动也就退出集市的舞台,逐步变为历史。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