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学创研 | 青海书画 | 青海文史 | 音乐舞蹈 | 唐卡堆绣 | 黄河奇石 | 昆仑美玉 | 青海摄影 | 民间文艺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首页文艺动态  
神游传统之孝道篇——莫等闲 没了老人头(中)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作者: 许存师
发布时间: 2017-04-06 10:01:03
编辑: 马振龙

  书接上回。中国传统孝道的第一条,却很简单,它不让你怎么辛苦怎么受罪怎么费劲怎么牺牲,它只要你——保护好自己!《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头发、皮肤,都是父母亲传给你的,你要保护好,不能毁伤了它们。这是孝道的开始。

  似乎有点好笑吧?其实仔细一想,也有道理。孩子受伤了,父母肯定担心着急痛苦,让父母痛苦的事当然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历史上践行这一条的代表人物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曾参临死以前,诚惶诚恐地把自己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检查了一番,发现没缺胳膊少腿,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才放心地死去。当年曹操手下有个大将夏侯惇,作战十分勇猛,一次打仗的时候,右眼被一支箭射中了,他连忙一拔,连箭带眼珠子一起拔了出来。只见他大叫一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我要把这颗眼珠子吃到肚里去!”说完,一张嘴就吃了下去。古时候还有个小孩叫范宣,他8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后园挑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他立刻哇哇大哭起来。别人问是不是太疼了。他说:“我不是疼得哭,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才哭。”这倒是一个找借口的好法子。以后你要是受了点皮外伤,疼得受不了流泪了,你也可以大声说:“我不是疼得哭,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样非但不会被人笑话,还会博得孝子的美名。

  关于孝顺,我们最熟悉的话可能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娶上老婆生下孩子,这是不孝的第一条,那么,另外两种不孝是什么呢?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十三经注疏》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翻成白话文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里穷,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从这个标准看,我们很多人都是孝子——保护好自己;父母有错委婉指出来;出去当官多挣钱,别当“啃老”一族;娶个媳妇生个孩子。这是不是有点太容易太简单了?你是不是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当个“孝史”留名的大孝子了?

  看看下面这些真正在中国“孝史”上留名的故事,你就会明白,要想成为符合中国传统孝道的大孝子,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

  《三字经》中有句话叫“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东汉的黄香,9岁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台“空调”:大夏天为睡大觉的老爸扇扇子送凉,大冬天又先钻进去替老爸暖被窝。

  鲁国人剡子,父母想吃鹿乳。他披着鹿皮,与鹿生活在一起,偷偷搞了不少鹿乳,供二老享用。一次,还被猎人误认为鹿,差点一箭射死。晋朝王详,早年丧母,在继母朱氏的白眼下长大,但他对继母从无怨言。一次,寒冬腊月继母病了想吃鱼,外面河水都结冰了,王祥脱去衣服,躺卧在冰上,用体温融化了坚冰,钓到了两条鲤鱼。据说王详的老家现在还有一个小水池,一到冬天,结的冰就像一个人趴在冰面上,人们叫卧冰池。类似这样的传说很多,晋朝王延,为老人刨冰捞过鱼;还有宋朝罗孟郊也曾卧冰取鱼,他卧冰的地方叫曾子湖。真不知为什么老人们都喜欢在冬天吃鱼,逼得孝子们都去卧冰。

  由是观之,想做个名垂“孝史”的孝子,践行孝道,还真不太容易。欲知中国传统孝道之真正灵魂,敬请关注《神游传统》之孝道篇——莫等闲,没了老人头(下)。 (作者:许存师)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