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学创研 | 青海书画 | 青海文史 | 音乐舞蹈 | 唐卡堆绣 | 黄河奇石 | 昆仑美玉 | 青海摄影 | 民间文艺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首页最新动态  
艺术的殿堂美育的摇篮
— —写在青海美术馆开馆一周年之际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辛元戎
发布时间: 2017-11-24 08:42:26
编辑: 华文

  青海文化艺术网讯 古塔、庄廓院、石碉楼、藏式木楼、流动的帐房城……河湟流域、澜沧江流域、通天河畔……在一幅幅光与影凝固的青海传统建筑照片前,一位位首都观众驻足流连,惊叹于青海高原的地域辽阔,建筑文化的斑斓多彩与传承久远。

  10月31日至11月上旬,一场《守望家园,传承文明— —中国传统村落青海图片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400多幅地域特色浓郁、凝结着历史记忆的精美图片,向首都和全国人民展示了青海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存。这场首都文化界人士观众给予极高评价的展览,是青海美术馆建馆成立以来,承接的第一个“走出去”形式的馆际交流展览活动,是青海美术馆迈向高原之外广阔天地的坚实的第一个脚印。

  一年前,也是深秋,在全省人民关注的目光中,青海历史上第一座美术馆正式开馆。

  一年来,省内外艺术家们在这里交流切磋,各族群众在这里感受艺术的芬芳,青海文化在这里从容地展示着自信。远远望去,青海美术馆与周围的建筑连成一体,形同一艘巨大的航船。高原美术文化的航船,从这里出发,鼓足风帆,驶向远方。

  展示青海文化自信的殿堂

  大美青海,从不缺乏艺术之美。

  从稚拙古朴的岩画到纹饰繁丽的彩陶,从法相庄严的壁画、唐卡到艳丽繁复的彩绣针织,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出了辉煌。上世纪中叶以来,青海的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们更是用热忱和激情,描绘出青海的壮丽河山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定格了青海行进的铿锵步伐和火热的建设场面。

  然而,在2016年之前,青海人没有自己的美术馆,青海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的收藏、展出一直处于“居无定所” “打游击”状态。宾馆的大厅、街道办事处的市民文化中心都曾是青海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的展出地。而相关协会收藏的一些传世名作,只能寄放在银行的金库里。由于没有专业展出场地,外地一些高水平的美术展览不愿意来青海办展。据业界人士估计,在此之前青海美术家协会、青海书法家协会、青海摄影家协会三家协会一年总共办展不过十来个,参观人数充其量也就1000来人。

  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三年的建设,2016年青海美术馆在闹市区的新宁广场南侧拔地而起,并于当年11月12日正式投入使用,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青海没有省级美术馆的历史,结束了青海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没有专业收藏、展出场所的窘境。

  有了这样一个舞台,一场场流溢着艺术光华的展出闪耀登场,一场场艺术的饕餮盛宴惠及全省观众。

  “青海省第二届唐卡艺术技能大赛精品唐卡展”、 “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成果摄影艺术展” “感恩回馈·成就未来— —青海省红十字会保护民族文化项目成果展” “壮美可可西里— —祝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暨三江源生态摄影展” “青海传统村落保护及中国传统村落(青海)图片展”……

  这些展览,展现的不仅是青海的大美风光、多彩民俗,更展现了青海人民保护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的决心,展现了青海人民在全国人民支持下面对地震灾难,浴火重生的坚毅,展现了青海人民保护、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昂首走向未来的从容气度。

  “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现当代木刻版画展” “娄东一脉— —朱屺瞻、宋文治、宋玉麟山水画作品展” “金陵风骨·其命惟新— —2017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书法作品交流展” “2017漆画作品邀请展”……

  一年来,这些来自省外的画展,让青海的美术工作者和普通观众,沐浴到了江南的温润之风,对沿海地区绘画风格以及画家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思考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了解。文化的创新来自交流与碰撞,青海美术馆的建成使用,让青海人追寻美的目光有了一扇面向外界的窗。

  “青海美术馆要成为青海的‘艺术家之家’,为各专业艺术机构开展重大活动提供服务基地,为我省本土艺术家展示呕心沥血之作提供舞台。”馆长陈治元说。

  一年来,青海美术馆分别为青海省书法家协会、青海省美术家协会、西宁画院举办作品展,展现了青海美术界、书法界最新的整体性创作成果。一年来,在这个“艺术家之家”里,阿太、蔡永峨、刘忱、井涓涓、李忠盛五位艺术风格迥异的作者举办了主题展览。借着这个舞台的传播效应,当年,李忠盛的画展就走出国门,办到了澳大利亚。

  据统计,青海美术馆建成短短一年间,举办各类主题展览34场,参观人数达9万多人。通过这些展览,青海美术馆成为展示青海高原之美,展现高原建设成就,显示高原文化自信的艺术殿堂。

  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夏夜美术馆”

  在全国很多地方,美术馆都被称作“周末美术馆” — —周一到周五观众寥寥,参观者大多集中在周末。原因很简单, “上班族”只有在周末才有空去美术馆参观,一个礼拜有5天近乎闲置,让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大打折扣。

  作为一家省级美术馆,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广大群众服务?自建馆之初,青海美术馆的各级工作人员就始终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青海地处西部,夏季日落时间比东部地区晚1个来小时,暑期学生放假,也是青海游人如织的旅游旺季……于是,一个崭新的想法“出炉”了— —为何不利用这些特点,办“夏夜美术馆”?

  说干就干。从2017年的7月5日到9月5日,青海美术馆每天晚上7时30分到9时30分开馆的“夏夜美术馆”推出了。陈治元介绍,这是全国省级美术馆中推出的第一家“夏夜美术馆”。

  夏日的晚上,西宁市的新宁广场上满是纳凉的市民和游客,看到灯火辉煌的美术馆,不少人带着好奇,信步走进去,看画展、看书法作品展,听专家讲艺术欣赏、国学和青海本土历史文化,在旅游、纳凉之余,接受艺术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一时间,为“夏夜美术馆”点赞者不计其数— —

  书法爱好者留言: “‘夏夜美术馆’给了书法爱好者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很便捷地将作品呈现给大众。”

  美术馆的志愿者留言: “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说明青海美术馆的名气越来越大,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能再接再厉,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来自云南的游客杨先生留言: “我们在青海美术馆门口的广场上散步,得知开了‘夏夜美术馆’,就过来看一看。展览都非常棒,摄影作品让我们对可可西里及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还有青海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文化报》更是刊文,对青海美术馆的这一做法给予极大肯定: “让美术馆不会成为周末美术馆, ‘夏夜美术馆’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让公众在工作日的休息纳凉之时,也可以多一个欣赏艺术之美的好去处。”

  不仅仅是“夏夜美术馆”,青海美术馆相继开展“母亲节用最传统书写和绘画方式表达爱”活动、父亲节为父亲制作蓝染抱枕活动、 “六一”儿童节绘画展以及系列亲子创意绘画活动、 “笔墨青海”的长卷绘画书法展示活动,还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开讲青海历史文化系列公共讲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讲座……

  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活动把高雅的艺术殿堂同普通百姓的生活有机地连接了起来,让他们有机会在寻常日子里感受美,体验美,甚至创造美,难怪有市民在留言中亲切地把青海美术馆称作“家门口的艺术殿堂”。

  练驾驭之功,让美育之船行稳致远

  如果说,青海美术馆是一艘承载着高原美术文化事业的航船,那么,美术馆的馆长以及工作人员就是这艘船上的船长和水手,只有船长和水手技艺精湛,才能让这艘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青海美术馆全馆有三十多名员工,相比于其他省级美术馆一百多名的人员配置,可谓人员少、任务重。 “而且,成立伊始,从馆长到普通工作人员都是新手。如何提高专业素质,尽快进入角色,把美术馆的各项工作办出水平,成了摆在全体员工面前的头等大事。”陈治元说。

  既是“新手”,就要从头学起。2010年以来,筹建美术馆之际,青海省文联有关领导就带领工作人员多次赴省外考察交流。从美术馆的场馆建设到功能布局、展示方式,从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到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处处留意,事事关心。白天参观,晚上赶路,不惧寒暑,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的8家美术馆,对有些美术馆还进行过多次考察。

  认真的考察学习深化了他们对美术馆从建设、布展到管理各个方面的认识,有了“发言”的底气。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多次与设计和施工方及时对接,优化设计方案。在他们的建议下,将第二展厅原先设计的封闭式展墙改为可移动展墙,展厅因此变得更加通透,空间感更强。从美术馆展厅的层高、布局、展览线路的设计都是他们自己拿出的方案。

  2016年11月美术馆正式开馆以来, “强内功”的节奏加快了。

  2017年,青海美术馆分三期送本馆策展人员、研究人员、典藏人员去北京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还分别邀请我省的书法家、美术家、摄影家,以讲座的形式,就美术知识、国学知识、摄影知识对美术馆员工进行培训。

  建立青海美术馆艺术委员会,负责美术馆重大展览项目及艺术活动方案的论证,收藏工作规划和程序的制定,专家鉴定委员会人选的确定,收藏作品的推介、指导、评审、鉴定。

  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任蕊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到青海美术馆任副馆长。任蕊多年来持续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及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她表示,要将自己的研究运用到青海美术馆的实际工作中。逐步推进青海美术馆作为西北重点美术馆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的进程,形成品牌。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这个以青年人居多的团队,把每一次的布展都当作一次绝佳的实战练兵机会,从策展到布展再到撤展,逐步摸索经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守望家园,传承文明— —中国传统村落青海图片展》期间,青海美术馆6名年轻工作人员给民族文化宫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总结出的调整展厅灯光的技巧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所采用,得到的评价是: “青海美术馆的年轻人能力高、责任心强。谁说你们是来取经的,要说你们是来送宝的才对!”

  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培训,引进高端人才,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在实践中探索和锻炼……“水手”们驾驭船只的能力在稳步提高。

  成立一年以来,青海美术馆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留下了一串串稚嫩而充满希望的脚印;又如一艘拔锚启航的航船,向着蔚蓝色的远方驶去。“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美育教育人、塑造人、影响人功能,搭建扩大青海对外影响力的新文化平台。”从馆长到普通工作人员,青海美术馆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眺望前方,路还很长很长……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喜迎十九大 展望新青海——美术书法摄影展亮相青海美术馆
[09月30日]
·青海美术馆迎来首位女画家个展
[08月18日]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巡回展即将亮相青海美术馆
[08月17日]
·“大融之美·文化青海”系列展览在青海美术馆展出
[08月09日]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滚动资助作品巡展亮相青海美术馆
[08月06日]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