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  页 | 文学创研 | 青海书画 | 青海文史 | 音乐舞蹈 | 唐卡堆绣 | 黄河奇石 | 昆仑美玉 | 青海摄影 | 民间文艺
  现在的位置: 青海文化艺术网首页最新动态  
乡村“春晚”: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年夜饭”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贾泓 伞丹卓玛
发布时间: 2018-02-09 08:58:02
编辑: 华文

  青海文化艺术网讯 2月8日中午,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湟中县土门关乡上山庄村内的广场上,2018年“我的舞台·我做主”第二届乡村“春晚”正式开场。台上欢腾的舞龙舞狮表演、台下翻飞的腰鼓绸缎,让这个广场上的冬日变得一团红火,点燃了浓浓的年味。

摄影:伞丹卓玛

  观众席上的乡亲们更是忘记了冬日的寒冷,连五六公里外邻村的村民都纷纷赶来,或站或坐,欣赏起了这场家门口的文化“年夜饭”。

  热闹的开场舞《好日子》结束后,花儿、青海小调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轮番登场。但如果你觉得这些节目都是传统曲艺作品的表演,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信?你听……

  “报告里说:把美好的生活来创造,为此奋斗一往无前;百姓关心的问题有好多,一件一件地要实现,头一个加快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要优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师德师风做模范……‘十九大’报告暖人心,而且有高度的指导性;我们都有感恩之心,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国梦立新功!”

  这是由来自土门关村、加汝尔村、青峰村和红岭村的10位村民表演的青海快板孝贤《十九大报告暖人心》中的一段唱词,而这只是众多反映时代风貌的节目之一,包括皮影戏表演唱《张果老骑驴看青海》在内的多种演绎穿插于整场表演之中。通过深入基层百姓生活的、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这场乡村“春晚”不仅给农民群众呈上了文化的盛宴,更让政策解读寓教于乐。

  对于这样的表演形式,现场的观众们赞不绝口:“节目很精彩,很喜庆,年味十足”、“活动很棒,给乡亲们搭建了展示才艺的舞台”、“曲艺、花儿大家都听得懂,喜欢看”……采访中,这样的评价不绝于耳。

  由贾尔藏村村民表演的小品《我要上春晚》将整场表演带入了高潮。风趣幽默的表演中,说出的却是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脱贫村民们的心声。现场的观众们看到小品中描述的场景,对比自己生活中的变化,纷纷点头称赞。

  当湟中县文化馆少儿锅庄队的孩子们走上舞台并跳起藏舞《扎西秀》时,这些身着民族服饰、精神抖擞的可爱孩童们赢得了现场最热烈的掌声,观众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了这些精彩的时刻。

  表演还未结束,这场乡村“春晚”早已刷爆朋友圈。这是因为表演者中不仅有花儿王子索南孙斌、著名歌唱家崔丽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董福元、青年歌手刘翰聪这样的文化志愿者,还有湟中县民间戏剧曲艺协会、湟中县文化馆、西宁市群众艺术馆群星歌舞团这样的专业团队,更有来自土门关乡的近400个农民、学生、乡贤能人参与其中,可谓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刚刚结束秦腔折子戏《二进宫》选段表演的土门关乡贾尔藏村村民解长青在后台接受记者采访时乐呵呵地说道:“平时我很喜欢曲艺,但从来没想过会登上舞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表演。今天第一次登台表演真的是又紧张又高兴。”他说亲朋好友们都来到现场观看他的表演,还骄傲地向我们说起了自己的收获:“为了这次演出,我们排练准备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陕西等地老师的指导,我对曲艺也有了全新的理解。我愿意将这些专业的指导和自己的收获传播给村中其他曲艺爱好者。如果有机会,我们再一起登台表演。”

  让像谢长青一样的农民朋友们获得专业的指导、找到展现才艺的舞台正是这场农村“春晚”的举办意义之一。据悉,这场专门为农村群众举办的富有乡土风情特色的“春晚”,其寓意在于丰富乡村文化、鼓励乡村文艺爱好者发挥自身特长、提高村民艺术水平的同时,促进百姓提高对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意识,筑牢民间文化根基。伴随着舞蹈《中华大家园》,全体演员走上舞台向观众挥手告别,这场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的“春晚”结束了。手拿向日葵的舞蹈演员、身着传统服饰的参演村民、在广场上团团围绕的观众们,纷纷拍照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编委会成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未经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