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2022新版最新动态
【文化中国行】天边的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洪玉杰 公保安加 史春波 纪驭亚
发布时间:2024-10-24 08:35:45
编辑:李龙
QQ图片20241023053548当曲湿地里的网状水系。

  青海文化艺术网讯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滚滚长江,从格拉丹东冰川雪山融淌而下,滋润了美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9月25日,我们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当曲湿地,探寻长江文化的源泉……

  就在这几天,25岁的藏族小伙多杰扎西正在准备一场不是旅行的旅行。他要开三个小时的车,再步行一小时,去看长江的源头。“我喜欢那里,源头是开始,是起点”,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样和我们说。

  因为距离长江源最近,多杰扎西家被当地称为“长江源头第一家”。

  9月25日下午,在索加乡当曲村,4500多米的海拔,寒风呼啸。尽管刚刚下过一阵冰雹,但远处群山之间依然是满天阳光跳跃。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群羚羊正自由奔跑。

  和扎西一样,我们对长江的源头充满好奇、充满敬畏、充满感恩和充满热爱。

  所有文明的源头,都有一条母亲河。它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为此,我们不远千里,开启这场长江寻源。

  我们所寻找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长江水源,更是滋养土地和民族的精神之源、信仰之源和文化之源。

QQ图片20241023053558长江源生态写意。洪玉杰 摄

  寻源:一场跨越千里的取水

  打开地图,昆仑山脉由北向东、向南延绵,最东面是可可西里新青峰剑指苍穹,南段的当曲如网状分布,西面是唐古拉山脉浩浩荡荡,与西藏安多县为邻。

  这就是青海省最边远的乡镇之一——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

  索加乡全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其中含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4500米,因高寒缺氧、艰苦偏远,被称为“天边的索加”。

  我们没有想到,寻找长江源头的路途是如此漫长和艰难。

  从细雨江南出发到西宁,接着驱车十多个小时到达玉树。再往治多县城,又从县城来到索加乡,一路穿越了四季。

  人在这里显得格外渺小。一路左拐右折,漫长的车程中,与我们相伴的有高原反应,也有窗外无穷无尽的美丽风景。阳光明澈,天空澄蓝,绵延的山川仿佛永无终点,大团的云在山坡上投下柔和的阴影。时不时遇到成群的牦牛,旁若无人地吃草、蹚水。

  略显“声嘶力竭”的车颠簸着驶入长江源保护区,草地一望无际,大小沼泽湖泊分布其中。

  那天下午,就在多杰扎西家几公里外的草原上、在毫无遮拦的阳光和大风里,我们终于看到了自长江南源流淌而来的泉水。

  这一汪泉并不大,也不激烈,安静且持续地汩汩冒泡,在青苔和天空的映照下呈现蓝绿色。

  这里有无数这样的细流,如同毛细血管,温柔地汇聚成长江水,弯弯绕绕,浩浩汤汤,流向大半个中国,哺育一代又一代在长江边生长的文化与生命。

  我们取了一瓶满满的水,清冽、纯净,我们想起那首关于长江的古老情诗。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无数次,我们吟诵着宋朝诗人李之仪的诗词,并被诗中的深情打动。

  如今,我们终于从诗歌中走来,从长江的入海口走来,实现了千年前难以抵达的这场浪漫相会。

  护源:住在“天边”的使命

  寻找长江的源头,还有源头里的文化,源头里的生命。

  游牧民族遇水则居,千百年来,他们对水源既存感恩又怀敬畏。

  他们虽没有诗人那样的浪漫,但是,他们朴实、血性,愿意舍弃一切乃至生命去保卫这片土地。

  多杰扎西一家世代以放牧为生。在他家的新房子里,他和家人热情招待了我们。他还告诉我们一个计划——国庆节要去看长江的源头。

  他长着一张俊朗的脸,头戴帽子、脚穿白色运动鞋,衣服上绣着一只雄鹰,黝黑的肤色,是新一代的牧民形象。

  “我喜欢这片草原,喜欢我们长江的源头”,他发自内心的真挚,一点也不客套。

  “虽然从小就住在长江源头边,但因为交通不方便,村里人很少去过长江源头,也不知道源头长啥样。”多杰扎西说,后来村里去乡里和去长江源头的路都陆续修好了,自己每年都会约着朋友去几次长江源头。

  “路不大好走,还要开3个小时的车。”他说。

  多杰扎西喜欢在源头坐上好几个小时,听听湍湍流动的水声、看看不时奔跑而过的藏野驴、野狼、各种珍禽,家乡的美好在这一刻变得更具象。

  他的父亲夏西朋措则是这片草原上的生态管理员,虽然识字不多,但每天都会认真记录下生态观察日记,比如观测到了哪些动物,救治了哪些动物……

  尤其提到自己曾救助一只被野狼咬伤的藏野驴时,寡言的夏西朋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守护源头的生态,是他们融入生命的使命。

  索加乡,是英雄之乡。

  多杰扎西从小就听过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事,并以此为荣。

  杰桑·索南达杰是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他先后12次深入可可西里,开展野外生态调查,及以保护藏羚羊为主的环境生态保育工作。

  1994年1月18日,杰桑·索南达杰和队员在可可西里押送犯罪分子时突然遭到袭击,不幸牺牲。

  30年过去了,杰桑·索南达杰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壮阔的高原上时时传颂,从未被遗忘。乡上的小学里就有他的纪念室,学校的广场上还立着他的塑像。

  一名叫白马措毛的五年级学生向我们熟练地介绍这位英雄的事迹,她的嗓音稚嫩而清脆,那些故事,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骨子里,影响他们的言行。另一名学生则告诉我们,他去放牧的时候,如果看到有垃圾,就会捡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的答案是:从小就是这样教育的。

  学校里还有这样一句打动我们的校训:“我们的母亲,是天边的索加;所以我们,就有顶天的担当。”

  朴素的字句却有顶天立地的力量。这片四五千米高原上的人们,就是用“顶天的担当”,守护着“母亲河”——长江的源头。

  探源:来自源头的长江之歌

  同样是“天边人”,文扎则有着另一种使命。

  他的花白长须在风里飘扬,像是从雪山神话里走出来的人物,这是他的标志之一。见到他,是在“万里长江第一湾”。360度的转弯,波澜壮阔。

  文扎的家乡治多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长江源头”,长江从治多县向东倾泻而下,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县”。

  文扎是索加人,做过索加乡的党委书记,历经过一次次长江源头的寻访,这些年,他痴迷于长江文化的研究。他称之为“探源”。

  说起长江源文化,不能绕过这位60岁的学者。

  长江两岸,滋养了一座座富裕的城市,流淌着无数浪漫的故事。有一些人,不问富贵地默默探求长江文明,探求着长江的精神源泉。

  文扎无疑是其中一位。他送给我们一套书,书名为《源文化》。

  2016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启动。治多县处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三重叠加”的特殊地理区块,是全国生态位置最为重要的县城之一。

  那时起,文扎开始了源文化的调查。他邀请四五个省的文化人士,一起考察整个三江源,以寻根问祖的方式,把源头上最深层的、最民间的、最古老的沉淀,从冰川上唤醒,融化成文字,最后记录成《源文化》丛书。

  “长江的源文化,是生命之源、生态之源,也是文化之源。”众多的民歌、民间故事一代一代讲述了水的神圣、水的珍贵、水的品格。

  “我们在源头看到的,不仅是江河的摇篮,在那里能够寻找到人类的情感之源、哲学的思想雏形、神话的原始风貌等等。”他这样激动地说。

  我们一直聊到黄昏。日暮时分,群山寂静。在4300多米的“长江第一湾”,文扎向我们背诵起关于长江的诗词,讲述关于长江起源的民间故事,他的藏语歌声响荡山间——“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这是一首来自天边的长江之歌。

推荐阅读
中共代表团访问尼泊尔
吴晓军:以青春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
青海特奥队员携20枚奖牌从全国大赛凯旋
【奥运健儿青海行】山东奥运健儿实地感受梦幻海北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成绩及实操环节通知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西宁:解锁湟中马铃薯高产密码
青海海东: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24H热点
18名奥运健儿与青海学子零距离互动交流“奥运健儿...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开幕
青海非遗绽放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旅游商品全国大赛获佳绩 青海旅游魅力值倍增
为黄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喇家遗址博物馆地震受损文物修复项目完成初验
西部地区惟一四星级地质文化村正式授牌
青海同仁举办首届新时代热贡唐卡艺术高质量发展交流会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系列丛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国家公园·生态之美”全省生态摄影书画展举行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果洛第二条330千伏电力通道建设全面推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奏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谐乐章
奏响党建引领基层治...
18名奥运健儿与青海学子零距离互动交流“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18名奥运健儿与青海...
探秘瓦里关
探秘瓦里关
【乡村振兴在青海】吉尔孟草原上的“致富经”
【乡村振兴在青海】...
铆足干劲开工忙 全力奋战强交通——全省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三年大会战开工仪式分会场见闻
铆足干劲开工忙 全力...
大柴旦行委公安局救助一只被困雪豹
大柴旦行委公安局救...
【奥运健儿青海行】听,奥运健儿讲述拼搏故事!——“奥运健儿青海行·江苏奥运健儿海南行”活动见闻
【奥运健儿青海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天边的水

青海日报
2024-10-24 08: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天边的水

青海日报
2024-10-24 08: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天边的水

  • 2024-10-24 08:35:45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1023053548当曲湿地里的网状水系。

  青海文化艺术网讯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滚滚长江,从格拉丹东冰川雪山融淌而下,滋润了美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9月25日,我们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当曲湿地,探寻长江文化的源泉……

  就在这几天,25岁的藏族小伙多杰扎西正在准备一场不是旅行的旅行。他要开三个小时的车,再步行一小时,去看长江的源头。“我喜欢那里,源头是开始,是起点”,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样和我们说。

  因为距离长江源最近,多杰扎西家被当地称为“长江源头第一家”。

  9月25日下午,在索加乡当曲村,4500多米的海拔,寒风呼啸。尽管刚刚下过一阵冰雹,但远处群山之间依然是满天阳光跳跃。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群羚羊正自由奔跑。

  和扎西一样,我们对长江的源头充满好奇、充满敬畏、充满感恩和充满热爱。

  所有文明的源头,都有一条母亲河。它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为此,我们不远千里,开启这场长江寻源。

  我们所寻找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长江水源,更是滋养土地和民族的精神之源、信仰之源和文化之源。

QQ图片20241023053558长江源生态写意。洪玉杰 摄

  寻源:一场跨越千里的取水

  打开地图,昆仑山脉由北向东、向南延绵,最东面是可可西里新青峰剑指苍穹,南段的当曲如网状分布,西面是唐古拉山脉浩浩荡荡,与西藏安多县为邻。

  这就是青海省最边远的乡镇之一——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

  索加乡全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其中含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4500米,因高寒缺氧、艰苦偏远,被称为“天边的索加”。

  我们没有想到,寻找长江源头的路途是如此漫长和艰难。

  从细雨江南出发到西宁,接着驱车十多个小时到达玉树。再往治多县城,又从县城来到索加乡,一路穿越了四季。

  人在这里显得格外渺小。一路左拐右折,漫长的车程中,与我们相伴的有高原反应,也有窗外无穷无尽的美丽风景。阳光明澈,天空澄蓝,绵延的山川仿佛永无终点,大团的云在山坡上投下柔和的阴影。时不时遇到成群的牦牛,旁若无人地吃草、蹚水。

  略显“声嘶力竭”的车颠簸着驶入长江源保护区,草地一望无际,大小沼泽湖泊分布其中。

  那天下午,就在多杰扎西家几公里外的草原上、在毫无遮拦的阳光和大风里,我们终于看到了自长江南源流淌而来的泉水。

  这一汪泉并不大,也不激烈,安静且持续地汩汩冒泡,在青苔和天空的映照下呈现蓝绿色。

  这里有无数这样的细流,如同毛细血管,温柔地汇聚成长江水,弯弯绕绕,浩浩汤汤,流向大半个中国,哺育一代又一代在长江边生长的文化与生命。

  我们取了一瓶满满的水,清冽、纯净,我们想起那首关于长江的古老情诗。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无数次,我们吟诵着宋朝诗人李之仪的诗词,并被诗中的深情打动。

  如今,我们终于从诗歌中走来,从长江的入海口走来,实现了千年前难以抵达的这场浪漫相会。

  护源:住在“天边”的使命

  寻找长江的源头,还有源头里的文化,源头里的生命。

  游牧民族遇水则居,千百年来,他们对水源既存感恩又怀敬畏。

  他们虽没有诗人那样的浪漫,但是,他们朴实、血性,愿意舍弃一切乃至生命去保卫这片土地。

  多杰扎西一家世代以放牧为生。在他家的新房子里,他和家人热情招待了我们。他还告诉我们一个计划——国庆节要去看长江的源头。

  他长着一张俊朗的脸,头戴帽子、脚穿白色运动鞋,衣服上绣着一只雄鹰,黝黑的肤色,是新一代的牧民形象。

  “我喜欢这片草原,喜欢我们长江的源头”,他发自内心的真挚,一点也不客套。

  “虽然从小就住在长江源头边,但因为交通不方便,村里人很少去过长江源头,也不知道源头长啥样。”多杰扎西说,后来村里去乡里和去长江源头的路都陆续修好了,自己每年都会约着朋友去几次长江源头。

  “路不大好走,还要开3个小时的车。”他说。

  多杰扎西喜欢在源头坐上好几个小时,听听湍湍流动的水声、看看不时奔跑而过的藏野驴、野狼、各种珍禽,家乡的美好在这一刻变得更具象。

  他的父亲夏西朋措则是这片草原上的生态管理员,虽然识字不多,但每天都会认真记录下生态观察日记,比如观测到了哪些动物,救治了哪些动物……

  尤其提到自己曾救助一只被野狼咬伤的藏野驴时,寡言的夏西朋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守护源头的生态,是他们融入生命的使命。

  索加乡,是英雄之乡。

  多杰扎西从小就听过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事,并以此为荣。

  杰桑·索南达杰是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他先后12次深入可可西里,开展野外生态调查,及以保护藏羚羊为主的环境生态保育工作。

  1994年1月18日,杰桑·索南达杰和队员在可可西里押送犯罪分子时突然遭到袭击,不幸牺牲。

  30年过去了,杰桑·索南达杰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壮阔的高原上时时传颂,从未被遗忘。乡上的小学里就有他的纪念室,学校的广场上还立着他的塑像。

  一名叫白马措毛的五年级学生向我们熟练地介绍这位英雄的事迹,她的嗓音稚嫩而清脆,那些故事,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骨子里,影响他们的言行。另一名学生则告诉我们,他去放牧的时候,如果看到有垃圾,就会捡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的答案是:从小就是这样教育的。

  学校里还有这样一句打动我们的校训:“我们的母亲,是天边的索加;所以我们,就有顶天的担当。”

  朴素的字句却有顶天立地的力量。这片四五千米高原上的人们,就是用“顶天的担当”,守护着“母亲河”——长江的源头。

  探源:来自源头的长江之歌

  同样是“天边人”,文扎则有着另一种使命。

  他的花白长须在风里飘扬,像是从雪山神话里走出来的人物,这是他的标志之一。见到他,是在“万里长江第一湾”。360度的转弯,波澜壮阔。

  文扎的家乡治多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长江源头”,长江从治多县向东倾泻而下,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县”。

  文扎是索加人,做过索加乡的党委书记,历经过一次次长江源头的寻访,这些年,他痴迷于长江文化的研究。他称之为“探源”。

  说起长江源文化,不能绕过这位60岁的学者。

  长江两岸,滋养了一座座富裕的城市,流淌着无数浪漫的故事。有一些人,不问富贵地默默探求长江文明,探求着长江的精神源泉。

  文扎无疑是其中一位。他送给我们一套书,书名为《源文化》。

  2016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启动。治多县处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三重叠加”的特殊地理区块,是全国生态位置最为重要的县城之一。

  那时起,文扎开始了源文化的调查。他邀请四五个省的文化人士,一起考察整个三江源,以寻根问祖的方式,把源头上最深层的、最民间的、最古老的沉淀,从冰川上唤醒,融化成文字,最后记录成《源文化》丛书。

  “长江的源文化,是生命之源、生态之源,也是文化之源。”众多的民歌、民间故事一代一代讲述了水的神圣、水的珍贵、水的品格。

  “我们在源头看到的,不仅是江河的摇篮,在那里能够寻找到人类的情感之源、哲学的思想雏形、神话的原始风貌等等。”他这样激动地说。

  我们一直聊到黄昏。日暮时分,群山寂静。在4300多米的“长江第一湾”,文扎向我们背诵起关于长江的诗词,讲述关于长江起源的民间故事,他的藏语歌声响荡山间——“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这是一首来自天边的长江之歌。

作者 洪玉杰 公保安加 史春波 纪驭亚
编辑:李龙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