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青海展馆综合形象展示。记者 倪晓颖 摄
嘉宾市民参观青海展馆。
非遗传承人何满现场展示。
青海文化艺术网讯 11月22日,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青海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主题首次参展,通过综合形象展示、文化创意、非遗展示、旅游商品、互动体验五大板块,精彩展现青海的文化魅力和产业动力,让更多人了解青海、爱上青海。
青海展区以三江源为设计元素,以抽象的条带环绕作为外型,抽象的河流元素如同波浪形的丝绸,展区整体呈现蓝白色调,体现了青海作为三江之源的重要生态地位、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体现了青海与上海“共饮长江水”的深厚情谊。
图案绚丽的绣品、憨态可掬的雪豹、造型精美的黄河石、工艺精湛的银铜器……走进位于会展中心5.2H馆的青海展厅,琳琅满目的特色工艺品吸引不少观众现场咨询、竞相购买。这些传承千年的民族非遗技艺,在新时代浪潮中扎根传统、迈向现代,融入当代日常生活,成为潮流文创、时尚单品,展现全新的风貌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这是什么动物?看起来很可爱哦!”“这难道就是鼎鼎大名的雪豹吗?必须得合个影!”“还没有去过青海,但是一直想去,今天先来青海展馆打个卡。”……青海展区设置了高原野生动物打卡点,现场群众争相与西宁“雪豹之都”城市IP形象“宁萌”、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兔狲“孙三郎”、雪豹“凌霜”“凌夏”“凌不服”、荒漠猫“青海湖”等明星动物形象合影留念。
在展厅的另一侧,充满设计感的绣花包、实用百搭的刺绣围巾、精致小巧的挂件等土族盘绣产品琳琅满目。不少参会嘉宾和上海市民停下脚步欣赏独特的手工艺产品。“你瞧!这个绣品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为底料,搭配红、黄、绿、蓝等多色绣线,配色协调,鲜艳夺目,不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市民刘玮看到土族盘绣赞不绝口。
“这些画都是石头做的,太逼真了。”“刚刚听讲解说是黄河边的石头,青海是三江源头,这些工艺品太有特色了。”“我想多选几幅石头画,线上怎么买?”……被黄河石艺画吸引的参展嘉宾和上海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扫码选购。
“叮叮铛铛!叮叮铛铛!”青海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满在现场制作着银器,吸引众人围拢过来,并拿出手机拍摄。“我们银铜器制作的关键在于材料和工艺,材料用纯金纯银纯铜,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所有的图案都是手工雕刻,而这些图案的原稿都是我们自己绘出来的……”何满一边认真制作展示,一边讲解。
本届文博会上,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军团”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将青海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马克杯、书签、钥匙扣、冰箱贴、抱枕等日常生活用品中,秀出文旅提质升级的崭新成果,向世界再次打开了发现青海之美的窗口。
此外,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图书馆等多家文博场馆都带来了特色文创产品以及青海特色文化、高原明星动物等印章,和现场群众展开欢快而热烈的互动。
青海掐丝画体验区更是排起了长队,绘图、掐丝、着色……每道工序都由老师悉心教授,参与者亲手完成。掐丝画的画面主色调与底色运用了现代新技术及配色技巧,是在充分借鉴传统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点蓝等工序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景泰蓝平面画。其成品材质独特,色彩绚丽斑斓,具有极为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
从三江之源到浦江之畔,从千年非遗到都市之美,此次参展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旅游资源的精彩推介盛会,更是两地文旅深度交流、携手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务实行动。
“今年是青海首次组团参加长三角文博会,突出文化创意与文旅融合,同时设置非遗活态展演,让更多的人直观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之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刘雪青说。
此次参展,我省聚焦青海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和新业态、新产品、新元素,组织16家单位、1000余件展品参展,集中展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可静可动,可穿越千年,可一览四季,可沉醉于古韵,可震撼于科技,青海展团,添彩申城。